精神科 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百姓导医台

手术查询
综合搜索
首页> 百姓导医台> 手术项目> 经骶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 首页 共收录7197个手术

经骶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

常用药品 推荐专家 好评医院
进入 普外科 消化内科 了解更多讯息
经骶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

经骶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

大肠次全切除术用于大肠息肉病的手术治疗。 大肠息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家族性疾病,多在青少年期间发病,但也有在婴幼儿期间发病的报道。根据本病临床及病理特点分为3型:①结肠多发性息肉症:息肉的分布从回盲部至直肠布满整个结 查阅更多↓

经骶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并发症

1.吻合口愈合欠佳而发生破裂

回肠回缩引起盆腔及腹腔感染,导致吻合口破裂的原因:①吻合部肠管血运不良;②系膜游离的过短,拖出后张力不大;③缝合不严密。发生吻合口破裂后应立即做回肠造口术及盆腔引流。

2.腹泻及稀便

大 肠的功能之一为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大肠切除后病儿立即出现稀便,有时次数颇多,由于护理不当而发生肛门周围皮肤糜烂、溃疡,严重影响病儿的正常生活,给病 儿造成很大痛苦。出现上述症状后,可口服固涩剂,抑制小肠蠕动,大部分病儿于3个月至半年后均能逐渐适应。为了防止大肠切除后出现腹泻及稀便,有的作者将 拖出的回肠末端10cm向上反转折叠,折叠部与肛管吻合或经直肠肌鞘内拖出,折叠的肠管可用吻合器纵形吻合后切开,或用钳夹贯通,这样就增加了新形成的 “直肠”口径,增加了吸收水分的肠管面积,对防止术后腹泻有一定的帮助。

3.肛门部分失禁

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破坏了正常排便反射。在盆腔的广泛解剖使肛门外括约肌功能减退,病儿缺乏排便感觉,往往出现大便已排出肛门后始引起外括约肌收缩的情况,加之粪便稀,故难以控制。

4.盆腔感染

术前洗肠及肠道准备不满意,术中操作不注意保护腹腔,造成粪便污染手术野,或在操作中结肠破裂,均为常见的原因。有时在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盆腔残留血块,也是造成盆腔感染的原因之一。术中要彻底冲洗盆腔,术后盆腔放置引流管,为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

5.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结肠切除后影响水分的吸收,因而损失了大量的水分及电解质,数周乃至数月后病儿可逐渐适应和恢复。故在术后早期应注意补充水及电解质,防止紊乱。妥善保护肛周皮肤,防止糜烂。

6.吻合口狭窄

多见于吻合口部分破裂、瘢痕愈合后引起。


经骶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适应症

1.凡结肠息肉病儿的直肠内息肉较少,息肉间有正常肠黏膜组织,息肉无恶性变。病儿家长可与医师密切配合,定期检查,如发现直肠息肉后能及时行电灼切除者,可选择大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

2.直肠及结肠内息肉密布,息肉间肠黏膜有增殖性病变,可能癌变或息肉已有癌变,而病儿家长不愿接受永久性回肠造口术时,可选择大肠全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

3.整个大肠满布息肉,病理检查已有恶性变者,可行大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

4.大肠满布息肉,直肠内有部分息肉,直肠内息肉无恶性变时可以行大肠全切除、直肠黏膜切除、回肠鞘内拖出术。


经骶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术中注意事项

1.大肠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预防休克发生。准确计算出血量,及时予以补充。

2.结肠多发性息肉肠壁常合并溃疡、出血、水肿和炎症,故在手术操作中手法应轻柔、防止肠管破裂污染手术野。

3.做肠吻合时,应保证吻合部肠管血运良好,同时做回肠拖出吻合时,回肠系膜应有足够的长度,防止张力过大影响吻合口愈合而发生肠管回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