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和发病机制】 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肾形,无鞭毛、芽孢,常成对排列,接触面平坦或稍凹陷,直径约0.6~0.8μm,革兰染色阴性.淋球菌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35oC~36oC,pH 7.2~7.5,含5%~7%CO2的环境.淋球菌离开人体后不易生长,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弱,42℃可存活15分钟,52℃只能存活5分钟,60℃1分钟内死亡;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1~2小时即死亡,但在不完全干燥的环境和脓液中则能保持传染性10余小时甚至数天;对一般消毒剂很敏感,1:4000硝酸银溶液7分钟死亡,1%苯酚1~3分钟死亡,0.1%升汞溶液亦可使其迅速死亡.
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球菌主要侵犯黏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黏膜有亲和力.淋球菌感染后侵入男性前尿道、女性尿道及宫颈等处,通过其表面菌毛含有的粘附因子粘附到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进行繁殖,并沿生殖道上行,经柱状上皮细胞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溶解破裂;淋球菌还可从黏膜细胞间隙进入黏膜下层使之坏死.淋球菌内毒素及外膜脂多糖与补体结合后产生化学毒素,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和吞噬,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化脓和疼痛;如治疗不及时淋球菌可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成为慢性病灶.近年来研究表明淋球菌的菌毛和外膜主要蛋白具有抑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