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百姓导医台

手术查询
综合搜索
首页> 百姓导医台> 手术项目> 内耳病损切除术> 首页 共收录7197个手术

内耳病损切除术

常用药品 推荐专家 好评医院
进入 耳鼻喉科 了解更多讯息
  内耳病损切除术

内耳病损切除术

迷路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药物不能控制的眩晕病人,同时伴有严重感音神经性聋,言语频率听阈高于60dB、语言识别率小于70%者。手术的原则是完全清除所有的前庭感觉上皮,前庭末梢感觉器破坏后,前庭神经的生物电活动消除,无病理性冲动 查阅更多↓

内耳病损切除术并发症

   1.眩晕  术前虽半规管已无功能,迷路破坏后前庭神经末梢仍能放电,故可出现严重眩晕,数日后逐渐恢复。由于前庭末梢感受器破坏不彻底或形成外伤性神经瘤,故术后仍有位置性眩晕。

   2.面神经损伤  经耳道进路做迷路完全性破坏时,有可能在鼓室段损伤面神经;经耳后进路有可能损伤鼓室段和乳突段面神经之间的膝部。须在显微镜下操作,且熟悉面神经诸标志,近面神经处用钻石钻头磨研,可避免面神经损伤。

   3.脑脊液漏  经耳道径路刮除球囊斑时,防止穿破前庭内壁的球状隐窝,一旦穿破可能发生脑脊液漏;经迷路腔开放了内听道,可引起大量脑脊液外漏,一旦形成脑脊液漏,应采用结缔组织或肌肉块封闭瘘口,腔内用可吸收物质充填,乳突腔用纱条填塞。

内耳病损切除术适应症

   迷路切除术适用于:

   1.内科治疗失败的病人  在给予利尿剂、前庭镇静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对症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眩晕发作和进行性听力减退。一般经过1年以上的保守治疗无效者,方可考虑手术治疗。

   2.晚期病人耳蜗功能完全损失,耳鸣严重。听力重度损伤,仍不能控制眩晕发作,应考虑破坏性手术。

   3.内淋巴囊手术后眩晕消除1年以上,眩晕症状又复发而听力仍有实用水平,可能囊内引流口封闭或堵塞,再次引流或换管后症状可消失。如症状复发而听力已很差,可行破坏性手术。

   4.内淋巴囊手术后,眩晕症状继续存在未能缓解,若病人听力仍在实用水平,可考虑经颅中窝或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术。若听力已经严重减退,可行迷路破坏性手术。

内耳病损切除术术中注意事项

   1.要熟悉迷路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免术中损伤面神经、硬脑膜、乙状窦及颈静脉球等重要结构。外半规管位于鼓窦底部的前下方,为一白色光滑而突起的骨质,最易识别。面神经水平段位于外半规管的前下方,适在前庭窗的上方。面神经水平段与前庭窗后缘之间的距离约3mm。外半规管的壶腹适在前庭窗的上方,面神经水平段的后内侧。外半规管的隆起部,距前庭窗的后缘约5mm。外半规管的后部,距颅后窝硬脑膜板约为4~5mm。前半规管壶腹位于前庭窗前上方,始自壶腹,垂直向上,于岩部上面弯曲形成弓状隆凸,与颅中窝仅隔一薄骨板,继而向下、微向后,与后半规管连合通入前庭,故应自前半规管下面切开,可避免损伤硬脑膜,并有利于引流。后半规管的连合管,向后绕过外半规管,继向下、向内接近壶腹,通入前庭。在气化乳突,后半规管与乙状窦间的距离约为5~7mm,而硬化乳突二者间就甚为接近。后半规管的下端与颈静脉球间距离约为2mm。面神经垂直段位于后半规管的前面约4~5mm。手术必需在高倍手术显微镜下细心操作。

   2.在切开前庭时,注意不要损伤前庭内壁的球囊隐窝,该处骨板很薄,如穿破可引起脑脊液漏。在切开耳蜗时,可磨开蜗管,暴露蜗轴,但不要切除蜗轴,以免通入内听道口,漏出脑脊液。

   3.术中要完全清除迷路病变及前庭感觉上皮,以根治病灶,治愈眩晕,防止病变向颅内扩展,周围前庭感受器切除得越彻底,代偿得越快,症状消失得也越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