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传染科

百姓导医台

手术查询
综合搜索
首页> 百姓导医台> 手术项目> 肺切除术> 并发症 共收录7197个手术

肺切除术

常用药品 推荐专家 好评医院
进入 心胸外科 了解更多讯息

肺切除术并发症

1.术中并发症

肺切除术中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除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以外,有以下三种:

(1)肺血管损伤:术中误伤肺血管可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原因有①解剖变异;②粘连紧密;③操作不当;④暴露不良。一旦发生,应立即用手指或纱球压迫血管破裂处,但用力要适当,避免进一步损伤。此时,若术野显露不够,应扩大。然后小心解剖破裂血管的近端和远端。在近端和远端血管阻断后,则可移去手指或纱球,吸净积血,看清破口,用无创伤缝线连续或褥式缝合。有时,近端血管要从心包内解剖和阻断。肺血管损伤后,切忌慌张,不可用普通血管钳乱夹,应请经验丰富的医生上台帮助处理。若破口不大,吸净血液后能很快用1~3把无创伤Allis钳夹住,也可直接缝合破口,不一定再游离破口的近端和远端。

(2)对侧气胸:多发生在肺大泡患者中,对侧肺大泡破裂引起对侧气胸。在行纵隔淋巴结广泛清除术的患者中,若纵隔胸膜破裂,也可导致对侧气胸。气胸发生后,对侧肺通气愈来愈困难,最终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危及生命。术中一旦发现该并发症,应立即排空对侧胸膜腔的气体,或通过扩大纵隔破口的办法,或经皮放置胸腔引流管。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有文献报道为0.8%。

(3)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多发生在有心脏病史,但术前无心脏病表现的患者,术中暂时的生理紊乱可引起心律不齐和心肌缺血。为了预防和减少这类并发症,①术前仔细评估心脏功能,对高危人群应当进行药物或其他治疗准备;②术中应避免心脏功能失常的一些因素,如低血氧、低血钾、高血容量、低血容量、心动过速和酸中毒等,一旦出现以上因素,应立即纠正;③术中对心脏不要过多挤压、刺激。一旦挤压或刺激造成心律不齐和心肌缺血,应立即停止操作,待心脏功能恢复后再继续进行手术;④术中严密心电图监测,一旦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迅速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必要时请心内科医师协助。

2.肺切除后早期并发症

(1)术后胸腔内出血:肺切除手术后胸腔内出血,被迫再进胸止血者,约占肺切除手术的1%。

原因:①胸膜粘连离断处出血或渗血,一般多在胸腔顶部;②胸壁血管损伤后出血,如肋间动脉或胸廓内动脉的出血,因出血来自体循环,压力较高,不易自止;③肺的大血管损伤,多半由于结扎线松脱所致,失血势猛,往往来不及抢救。

治疗: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应毫不犹豫地争取及早开胸探查、止血,同时准备好足够量全血,以补充血容量之不足。①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血量在5h内每小时平均150~200ml者;②引流出的血液很快凝固,说明胸内有较大活动性出血者;③床旁X线胸片显示患侧有较大片密度增高影,肺受压,纵隔向健侧移位,患者感呼吸困难,说明胸内有较多的凝血块者;④患者有失血性休克,虽输全血及给予抗休克措施,但失血症状无改善者。

手术一般由原切口进胸,吸净胸内血液并清除凝血块。如果胸内血无污染,患者又急需补血,可考虑采用自体血回输的办法,即将血液过滤后加入适量抗生素回输。如果患者血压不过低,开胸后均可找到活动出血点,予以止血。有时将血块清除干净后,找不到任何出血处,遇到这种情况应观察等待10min左右,如仍未见出血点,才可放心关胸。术后极少有再出血者。

近些年,随着支气管成形术的增多,支气管-肺动脉瘘导致胸腔内致命大出血屡见报道。有作者统计其发生率为3%。原因是支气管吻合口有一小瘘,造成小脓肿,小脓肿侵蚀了附近的肺动脉。预防的办法是术中游离一片胸膜或其他组织,将支气管吻合口与肺动脉隔离开。

(2)心脏并发症

①心脏疝:心包切开或部分切除而未予缝合或修补者,术后可能会发生心脏疝。该并发症少见,但很凶险,病死率高达50%。多发生在全肺切除后,但肺叶切除术后发生心脏疝者也有报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的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发绀。诱因是胸腔内负压吸引、气管内吸痰、剧烈咳嗽、体位改变和正压通气。诊断极为困难,主要凭警惕性和经验。紧急胸部X线片对判断右侧疝有很大帮助,能看到心脏从原位移到右侧,但判断左侧疝则难。右侧疝不仅引起上腔和下腔静脉扭转,回流受阻,也造成左室流出道扭曲、受阻。左侧疝是真正的绞窄疝,可严重影响左室充盈和射血以及心肌供血,心电图可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的表现。临床上一旦考虑有心脏疝的可能,应立即让患者卧向健侧,个别患者尚有心脏复位的可能。若病情不见改善,应果断在床旁开胸探查,行心脏复位及心包缺损修补。右侧心包缺损修补有多种方法,包括心外膜与心包固定,人工材料或自体组织修补。左侧心包缺损如果向下扩大至膈肌,也可不予修补。此时,虽然心脏疝出很严重,但不易绞窄和梗死。

②心脏压塞(心包填塞):肺切除时打开了心包,有可能遗漏出血点的处理,致血液积存于心包。当心包内积血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低血压、中心静脉压升高、奇脉、心力衰竭。超声和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应快速将心包内积血引流出来,从胸部原切口打开,或剑突下再做切口。

③心律失常:60岁以上患者肺切除后常发生心律失常。全肺切除后发生率为20%~30%,肺叶切除后为15%~20%。在所有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最常见,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也可出现心房扑动、室性期外收缩、结性心律、慢性心律失常和二联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阻滞、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病窦综合综合征及不典型室性心动过速相对少见。一半以上的心律失常发生在术后的头24h,术后第2~3天为高峰期。

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有人提出与纵隔移位、缺氧、血液pH异常、迷走神经刺激等因素有关,但均未证实。然而,高龄、有冠心病者、术前心电图显示有房性或室性早搏、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全肺切除心包内处理血管者、术中发生低血压者术后易发生心律失常已为大家所公认。

术后心律失常,特别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还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危险性。更有人提出,术后心律失常影响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既然如此,术前要不要预防性用药?到目前为止,仍有争论。反对者认为预防性用药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还有副作用和危险性。

处理:有些患者,未经特殊治疗,心律就转回正常。有些患者,只有偶发的房性或室性早搏,或短暂的心房颤动等,也可严密观察,不采取特别措施。但多数患者需要内科治疗,致死性的心律失常须紧急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改善缺氧、适当镇静和镇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然后根据心律失常的种类,应用不同的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可用洋地黄制剂,成人一般用量需达0.8~1.2mg方能起效。维拉帕米(异搏定)对终止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确切,首次缓慢静推5~10mg,必要时在10~15min后重复使用。室上性心律失常控制后改为维拉帕米口服,40~80mg,每日3次维持。对药物治疗无效而又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房性心律失常,应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的首选为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推注,然后按1~2mg/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阿托品或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可治疗心动过缓。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综合综合征发生时,应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④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有人报道,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肺切除术后的发生率约为3.8%,有冠心病和曾犯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发生,常在术后第2~4天出现。因此,肺切除术后应严密心脏监测。一旦确诊,可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日160~325mg。有人建议适当用些β受体阻滞药,以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肺切除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约为1.2%,术前确诊冠心病者容易发生,其病死率高达50%~75%。一旦确诊,应紧急请心内科会诊,协助处理。

⑤体位性低氧血症: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通常是右上肺叶或右上、中叶)后,患者平卧位没有或有轻微呼吸困难,血氧饱和饱和度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当患者坐起或站起时,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饱和度变得不正常或进一步下降,此即所谓“体位性低氧血症(orthodeoxia)”。文献上有24例报道。其原因是肺切除后心脏位置的改变,导致下腔静脉血液流向未闭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产生了右向左的分流。心脏超声,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可帮助诊断。诊断明确后关闭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就可治愈。

(3)肺部并发症

①全肺切除术后肺水肿:全肺切除,特别是右全肺切除术后,若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和烦躁不安、咳粉红色泡沫痰及肺内满布湿啰音,则应诊断为全肺切除后肺水肿。发生率虽不高(约2%~5%),但病死率较高(7%~80%)。该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图5.4.1-88),但临床观察和实验证明,围手术期输入液体过多是一重要原因。由于从肺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超过了淋巴回流的能力,液体开始在小支气管周围间隙聚集,肺变得僵硬,呼吸功增加。当小支气管周围间隙完全被水分充满时,肺泡也很快受累,于是发生低氧血症,甚至死亡。

肺切除术

治疗包括吸氧、限制输入液量,应用吗啡和利尿剂。病情严重者应重新气管插管及行机械呼吸,用PEEP通气模式治疗。

②呼吸功能不全:肺切除术后切口疼痛、胸壁活动受限、咳嗽无力、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可引起余肺不张及炎症,再加上胃肠胀气等因素会造成呼吸功能不全,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脉搏加快、不安,老年患者甚至意识模糊。血气检查早期显示PO2及PCO2下降,随后PCO2上升。胸部X线检查可见余肺部分或全部不张。一旦怀疑为本症,除吸氧外,应立即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若纤维气管镜吸引不能奏效,应考虑行气管切开术,必要时行机械呼吸。

该并发症常发生于肺功能较差的人。因此术前肺功能评估非常重要。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停止吸烟、胸部物理疗法,体位引流以及适当锻炼可改善术前肺功能,减少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

③大块肺不张:有人报道肺叶切除术后大块和严重肺不张的发生率约为7.8%,并且右上肺或右上中肺切除后的发生率高于右下肺或左侧肺叶切除后(15.5%:6%)。患者表现为气短、不同程度的发绀、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甚至高热。仔细的体格检查和胸部X线片可帮助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行气管、支气管吸引及灌洗。

④肺叶扭转和坏疽:肺叶沿支气管血管蒂旋转180°或更多,称肺叶扭转,多是术中过度牵引和翻转肺叶引起的。另外,若斜裂和水平裂发育完全,右上叶或右下叶切除后右中叶易发生扭转。肺叶扭转后,造成血管闭塞,进而引起肺梗死和肺坏疽。

X线检查可发现扭转的肺叶密度增高,膨胀不全。纤维气管镜检查见支气管开口变窄,呈鱼口状。气管镜可强行通过支气管开口,但撤出后支气管开口仍塌陷。

一旦怀疑本症,应立即开胸。如果扭转的肺叶仍有活力,可将其复位,并固定在正常位置。否则,应行肺叶切除术。

预防的办法是关胸前仔细检查肺叶的位置。对有可能发生扭转的肺叶进行适当固定,如在中叶和上叶之间缝合数针。

⑤肺血管成形术后肺梗死:肺叶切除或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须同时行肺血管成形术的患者,术后由于肺血管成角弯曲或管腔狭窄,可有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肺梗死。患者低热,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实质密度增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看不到支气管阻塞或狭窄。支气管黏膜最初正常,以后则变得充血、水肿及发绀。肺血管造影或肺灌注扫描可帮助诊断。一旦诊断成立,应行余肺全切除术。

⑥术后肺炎:肺炎的发生与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和肺不张密切相关。文献报道,肺叶及全肺切除术的术后肺炎发生率分别是7%及6.6%。吸入性肺炎最常发生在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病情易发展为ARDS,病死率可高达40%。术后机械呼吸辅助者,也常发生肺炎。多数肺炎是细菌引起的,但病毒、真菌、支原体也可能是病原体。治疗上,主要是抗生素的应用、营养支持及呼吸道管理。

⑦漏气延长: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从肺粗糙面上漏气是很常见的。随着余肺膨胀及残腔的消灭,漏气一般在术后2~3d就停止了。若超过术后7d仍有漏气,则称“漏气延长”。肺减容术后漏气延长最为多见,发生率为30%~50%。肺切除术后的发生率为15.2%。虽然漏气延长很少再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但住院时间会延长5~6d。

漏气延长的处理随病情而异,同时胸外科医师的经验也起很大作用,没有单一和固定的治疗模式。增大或减少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吸引力,再装另外一根胸腔引流管,以医用胶堵塞漏气肺段的小支气管,肺粗糙面喷洒纤维蛋白胶或胸腔喷洒滑石粉等方法均可应用,很少要第2次开胸处理。然而,若胸腔发生了感染,漏气很多,则有可能是发生了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支气管胸膜瘘后,需要再次手术。

预防的方法是关胸前仔细缝合肺的断面。上叶切除后若余肺漏气严重,可将胸顶部壁层胸膜剥离,形成一胸膜帐篷(pleura tent),当其下降时就能贴在肺断面,使其尽快闭合。有条件的医院可用切割缝合器处理肺断面,或用纤维蛋白胶等喷洒肺断面。也有用特可靠(tachocomb)贴在肺断面上的。

⑧支气管胸膜瘘:全肺或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为1%~4%。有报道,吻合器较手工缝合关闭支气管断端其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低(分别是3.7%和12.5%)。支气管断端肿瘤残留、术前放疗、糖尿病、肺结核痰菌阳性、右全肺切除为瘘发生的高危险因素。

术后1~2d,甚至7d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多半是关闭支气管断端技术上的缺陷造成的。术后1~2周发生者,是由于断端愈合不良。术后2周以上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多是胸腔感染、脓肿穿破支气管断端所致。

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表现与瘘口的大小和发生的时间有关。早期,可表现为胸腔引流气体增多,甚至出现皮下气肿。瘘口较大,则类似开放性气胸,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痰中有陈旧血性物。后期,由于胸腔感染,出现发热、咳脓痰、咯血。若胸腔感染性液体流入健肺,则呼吸困难及其他中毒症状更为突出。

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断不困难。可疑本病时可向胸腔内注入亚甲蓝,若痰液蓝染就可诊断。另外,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发现瘘口的位置和大小。若瘘口显示不清,可在支气管残端处注入3~5ml碘造影剂,然后拍胸片、观察胸腔内有无造影剂存留。

支气管胸膜瘘确诊后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全身给予抗生素治疗。胸腔闭式引流前患者应保持患侧卧位,以防止胸内积液灌入健肺。瘘口细小者(3mm左右)经闭式引流后有自愈的可能。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射纤维蛋白胶能促进细小瘘口愈合。瘘口较大者,术后7d内可考虑再次手术,重新缝合支气管断端,并用肌瓣、心包或大网膜包埋,术后胸腔抗生素溶液灌洗使其无菌化。超过7d的支气管胸膜瘘多合并严重的胸腔感染,已不适合断端重新缝合,应在胸腔闭式引流后2周,纵隔已经固定时行胸廓开窗术。开窗术后30%的患者瘘口可以愈合。如果不愈合,则要考虑胸廓成形术或经正中切口暴露主支气管,在主支气管根部将其切断、闭合。肺叶切除后的支气管胸膜瘘,有时要用余肺全切除的办法解决。

支气管胸膜瘘的病死率为16%~72%,主要死于败血症、呼吸衰竭、营养不良。少数死于肺动脉残端大出血。

(4)胸膜腔并发症

①持续残腔:肺叶切除术后,特别是老年人,胸膜腔常出现持续残腔,多数位于胸顶,少数在膈肌上方。大多数术后残腔无症状,数月后随着余肺膨胀,膈肌上升,纵隔移位、胸壁塌陷及残存胸液机化而消失,因此不须特别处理。少数患者残腔发生感染,甚至并发支气管胸膜瘘,则会出现症状,应按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给予相应处理。估计术后会出现残腔者,特别是上叶切除后,可将胸顶壁层胸膜剥离,形成一帐篷,使胸膜内残腔转为胸膜外。

肺结核行肺段切除者残腔的发生率较高,约33%,肺癌患者则较少。肺楔形切除术后残腔的发生率不足10%。

②胸腔积液:肺叶或更小范围的肺切除后,胸腔底有少量积液是很常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液逐渐吸收和机化,可不予处理。但大量积液时,应查明原因,进行胸穿抽液或再次安装闭式引流。否则,会有积液感染及影响肺功能的后果。

③脓胸:发生率为1%~3%。脓胸可与支气管胸膜瘘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存在。术中胸腔污染、二次开胸止血或修补支气管瘘、术后机械呼吸是并发脓胸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患者发热,出现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增加,血中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胸穿抽出脓液可确立诊断。

肺叶切除后脓胸常见于炎性肺病患者。肺肿瘤行肺叶切除者术后脓胸少见。文献报道,肺叶切除后残腔位于胸底者易发生感染。

脓胸的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采取胸腔引流,使用抗生素等一系列治疗脓胸的措施。

④乳糜胸:肺切除后乳糜胸少见,发生率约为0.05%~0.74%。肺切除术中若损伤了胸导管,或连接纵隔淋巴结和胸导管的淋巴管,或肺的淋巴管,术后有可能发生该症。左侧或右侧,肺叶或全肺,上叶或下叶切除均有可能并发乳糜胸。肺叶切除后乳糜胸主要表现为进食后胸液变成牛奶样,胸液引流量增多。全肺切除后乳糜胸则表现为患侧胸腔内积液增多、纵隔移位、呼吸困难,甚至血压下降。胸腔穿刺可抽得牛奶样液体。有条件的医院可做淋巴管造影,或能显示胸导管瘘口,或显示不出。显示不出瘘口者,往往能保守治愈。

乳糜胸的诊断一旦确立,应立即禁食、静脉营养支持,并保持胸腔引流通畅。肺叶切除者有50%的可能瘘口自行封闭、痊愈。全肺切除后乳糜胸保守治愈的可能性小,若每日胸液超过300ml,就应开胸行低位胸导管结扎术,或用纤维蛋白胶封堵。肺叶切除后乳糜胸再开胸的指征为每日引流液超过500ml。

(5)食管损伤:肺炎性病变或肺癌行全肺切除时,若纵隔解剖、游离很困难,则有可能损伤食管,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5%,并且90%以上发生在右侧。术前放置胃管可减少食管损伤的机会。术中怀疑食管损伤时,可向食管内注入空气或亚甲蓝。一旦确诊,应立即修补。若术中漏诊,则术后会发生纵隔感染和脓胸。其诊断和处理见食管穿孔有关章节。

(6)切口并发症

①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肺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和裂开比较少见。切口感染时,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要及时引流和使用抗生素。早期的切口裂开,可再次予以缝合;晚期裂开,多是感染的结果,应清创、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予缝合。

②皮下气肿:全肺切除后胸膜腔残存的气体,在患者变换体位或咳嗽时可通过肋间切口进入胸壁软组织,形成皮下气肿。若没有支气管胸膜瘘,皮下气肿比较轻微,并且局限于切口附近。一般不采取特别措施处理。

肺叶切除或肺段切除患者,若肺粗糙面漏气很多,而胸腔引流又不通畅时,皮下气肿可以很严重,上至颈、面部,下至腹股沟和阴囊。皮下切开不能解决问题,应改善胸腔引流,必要时再放一根引流管。皮下气肿很少压迫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一旦发生,应及时行气管内插管。

(7)神经系统并发症

①膈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肺癌或转移的淋巴结侵犯膈神经时,为了切除肿瘤,不得不切断或切除膈神经,这是肺切除并发膈神经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分离纵隔面的严重粘连以及钳夹或电凝膈神经附近的出血点时伤及膈神经。膈神经损伤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对肺功能处于边缘状态者,要格外小心。

喉返神经损伤多发生在左侧,是分离和切除主肺动脉窗的肿瘤及淋巴结引起的。右侧喉返神经损伤少见,只在分离和切除高位纵隔淋巴结时才有可能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可造成声音嘶哑,误吸及咳痰困难,应尽量避免。有人认为,分离、切除病变时将喉返神经事先暴露出来,可减少损伤的机会。

②脊髓损伤:肺切除术中,如脊肋角出血,则血液有可能流入椎管,造成脊髓压迫和截瘫。如果用止血材料控制出血,这些材料有可能滑入椎管压迫脊髓。有人建议:脊肋角处如出血不止,应请神经外科医师帮助扩大椎间孔,用双极电刀及其他特殊办法制止出血和渗血。

③硬脊膜撕裂——蛛网膜下腔胸膜瘘:该并发症常发生在肺癌手术中。当肿瘤侵及后胸壁及脊肋角时,在分离过程中有可能撕裂硬脊膜,造成蛛网膜下腔胸膜瘘,或称脑脊液漏。另外,任何开胸术,若过分牵拉肋骨,也可引起神经根撕脱和脑脊液瘘。肺切除术中,若发现有清亮的液体从切口后端、脊肋角附近流出,要高度怀疑本症,应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扩大椎间孔,或另行椎板切除,直接缝合硬脊膜裂口。若术中未能发现本症,则术后早期不易确诊,因为脑脊液混在血液里不易辨认。当胸液中血液成分逐渐较少,胸液变为清亮,而总量仍很多时,应警惕该并发症的可能。头颅平片和CT可显示颅腔积气,核素脊髓造影能进一步帮助诊断。诊断明确后应及早请神经外科会诊。尽管有些病例可以自愈,但要做好后方半椎板切除术的准备。脑脊液漏的患者可以无症状,但也可以有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状态改变,脑膜刺激等症状,甚至有死亡病例报道。细菌性脑膜炎少见。

(8)肿瘤周围性血管栓塞:肿瘤栓子可以从肺静脉脱落而流入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及股动脉。文献上报道的另外一些栓塞血管是脑、上肢和肠系膜动脉。84%的栓塞是手术引起的,16%则是自发的,病死率高达50%。有可能时,应行栓子摘除术。术中预防的办法是心包内在瘤栓的近心端游离、结扎和切断肺静脉,必要时切除一小部分左心房。

(9)非肺切除术独有的并发症

①肺栓塞:肺切除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为1%~5%。大部分栓子来源于下肢或盆腔的静脉,少部分来源于肺动脉残端。肺动脉残端由于皱褶和呈盲管状,血液在此处缓慢涡流,容易形成血栓。全肺切除术后右侧栓塞较多见,这是因为右侧肺动脉残端较长的缘故。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50%,往往是突然发作和死亡。避免下肢输液,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肺动脉用吻合器进行处理可以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②深静脉血栓:Ziomek等(1993年)对该并发症进行过报道,在77例肺癌患者中,4例术前就有深静脉血栓,11例术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总的发生率为19%。17例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的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血栓,认为腺癌、肿瘤大、TNM分期晚及手术比较大的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栓塞。

③肾功能衰竭:肺切除术后肾功能衰竭少见。但有人报道197例全肺切除,术后15%的患者发生了肾功能衰竭,多为70岁以上的老人,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④脑血管意外:对于肺癌患者,应区别是真正的“卒中”,还是术前没有诊断出的“脑转移”。CT和MRI可帮助鉴别。

⑤胃肠道大出血:肺切除后胃肠道大出血极少,常伴随其他致命的并发症(如严重的呼吸衰竭,败血症等),多是临终前的表现。

3.肺切除后晚期并发症

(1)全肺切除后综合征:全肺切除术后,纵隔过度移位,可引起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此综合征多见于婴儿和儿童。右全肺切除术后最为常见,其次是右位主动脉弓而行左全肺切除者。正常主动脉弓、左全肺切除者术后发生该并发症的也有报道。

右全肺切除后心脏过度右移,大血管及气管逆时针旋转,左主支气管在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受压。右位主动脉弓、左全肺切除者,大血管和气管顺时针旋转,右主支气管在右肺动脉和脊柱之间受压。CT可帮助诊断,支气管镜检查能确诊。

最好的治疗办法是用自体组织或可膨胀的人工材料使纵隔复位。

(2)后期脓胸

①化脓性脓胸:肺切除术后后期胸部残腔可以感染而形成脓胸。细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经血行而来,或来自隐匿的支气管胸膜瘘。该并发症开始时临床表现不明显,以后则出现脓胸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②出血性脓胸:文献上曾有报道,全肺切除术后数年,胸部残腔内出现逐渐增长的血肿,血液来自残腔内的肉芽组织。血肿可造成纵隔移位和健侧肺受压。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可以治愈本症。

③真菌性脓胸:肺切除术后后期真菌性脓胸多半是烟曲菌引起。治疗上,最好的办法是胸廓成形术。开放引流术不宜提倡,因为开放引流术后还须再次手术,如肌瓣填塞术或胸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