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百姓导医台

检查查询
综合查询 按疾病
首页>百姓导医台>化验检查>全血铅

全血铅

常用药品 推荐专家 好评医院

全血铅临床意义

(1)B-Pb的诊断意义B-Pb是反映近期铅接触的敏感指标.国内一项调查显示,B-Pb与空气中铅浓度呈高度相关(r=0.6379,P<0.01,n=895),与铅接触和铝中毒程度(症状)之间存在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B-Pb与其他指标如U-Pb(r=0.7935,P<0.0005,N=895),EP(r=0.7743,P<0.001,n=895)和ZPP(r=0.7326,P<0.0025,n=895)也呈显著相关. 目前在铅接触危害监测和诊断中,B-Pb测定已成为生物接触指标中的首选指标.在观察铅对职业性接触危害、妊娠(胎儿)、儿童认知能力以及成人肾功能影响的研究中都把B-Pb作为主要的,或唯一的生物监测指标,而且都观察到这些有害影响与B-Pb浓度有关.1991年美国CDC在宣布把儿童铅可接触值由250μg/L降至100μg/L的同时,推荐B-Pb测定为筛检和诊断儿童铅接触的最佳生物监测指标.此后,B-Pb测定的需求迅速增加. (2)U-Pb的诊断意义尿铅可反映铅从体内排出情况,能间接反映吸收的铅量多寡.但由于U-Pb浓度受测定方法、留尿时间、样品污染以及浓缩和稀释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波动大,不能灵敏可靠地反映体内铅水平.有时体内虽有大量铅蓄积,U-Pb排出量并不高,只有在作驱铅试验后才明显升高.目前U-Pb测定主要用于观察驱铅治疗效果. (3)EP和ZPP的诊断意义70~80年代国内外在职业性铅接触危害的监测和诊断中EP和ZPP这二项卟啉指标曾广泛应用.这是基于铅干扰卟啉代谢而影响血红素合成,导致红细胞中EP、ZPP浓度增高.尽管EP和ZPP的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但对铅中毒有诊断价值.1989年发布的我国国家标准(GB11504-89)将卟啉指标列为铅中毒诊断条件之一.80年代儿童铅可接触值为1.21μmol/L(250μg/L)的情况下,EP测定在儿童铅接触和铁缺乏的筛查中,也是很好的指标.但是进入9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EP测定逐渐被淘汰,原因是美国CDC于1991年修正并颁布儿童血铅的可接受值,由原来的1.21μmol/L(250μg/L)降低到0.48μmol/L(100μg/L),并要求直接测定B-Pb,而不是用间接的方法(如ZPP)筛检B-Pb.加拿大某些地方也把儿童和成年女性的B-Pb可接受上限值定为0.48μmol/L,男性则为0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热门检查项目

浏览过的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