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百姓导医台

症状查询
按科室 按部位 按人群 按拼音
首页>百姓导医台>查症状>面具脸>鉴别诊断 共收录7673个症状

面具脸鉴别诊断

常用药品 推荐专家 好评医院
进入精神科频道神经内科频道了解更多讯息

面具脸鉴别诊断

特发性PD须与家族性PD、Parkinson综合征鉴别,早期不典型病例须与遗传病或变性病伴Parkinson综合征鉴别. 1.家族性PD 约占10%,为不完全外显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用DNA印迹技术、PCR和DNA序列分析等,检测α-突触核蛋白基因、Parkin基因突变,易感基因分析如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突变等. 2.Parkinson综合征 有明确病因,继发于药物、感染、中毒、脑卒中和外伤等. (1)脑炎后Parkinson综合征:20世纪上半叶流行的昏睡性(von Economo)脑炎常遗留帕金森综合征,目前罕见. (2)药物或中毒性Parkinson综合征:神经安定剂(酚噻嗪类及丁酰苯类)、利血平、胃复安、α-甲基多巴、锂、氟桂嗪等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MPTP、锰尘、CO、二硫化碳中毒或焊接烟尘亦可引起. (3)动脉硬化性Parkinson综合征:多发性脑梗死偶导致Parkinson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史,假性球麻痹、病理征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可提供证据. (4)外伤性如拳击性脑病,其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脑变性、脑瘤和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等可导致Parkinson综合征. 3.遗传病伴Parkinson综合征 (1)弥散性路易体病(diffuse Lewis body disease,DLBD):多见于60~80岁,痴呆、幻觉、帕金森综合征运动障碍为临床特征,痴呆早期出现,进展迅速,可有肌阵挛,左旋多巴反应不佳,但副作用极敏感. (2)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青少年发病,一或两侧上肢粗大震颤,肌强直、动作缓慢或不自主运动,肝损害和角膜K-F环,血清铜、铜蓝蛋白、铜氧化酶活性降低,尿铜增加等.  (3)亨廷顿(Huntington)病:运动障碍以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主,易误诊为PD. 4.变性病伴Parkinson综合征 (1)多系统萎缩(MSA):累及基底节、脑桥、橄榄、小脑及自主神经系统,可有PD样症状,对左旋多巴不敏感. 包括:纹状体黑质变性(SND),表现运动迟缓、肌强直,可有锥体系、小脑和自主神经症状,震颤不明显. Shy-Drager综合征(SDS),自主神经症状突出,直立性低血压、无汗、排尿障碍和阳萎,以及锥体束、下运动神经元和小脑体征等.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小脑及锥体系症状突出,MRI显示小脑和脑干萎缩. (2)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可有运动迟缓和肌强直,早期姿势步态不稳和跌倒,垂直凝视不能,伴额颞痴呆、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及锥体束征,震颤不明显,左旋多巴反应差. (3)皮质基底节变性(CBGD):表现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肌张力障碍和肌阵挛等,可有皮质复合感觉缺失、一侧肢体忽略、失用、失语和痴呆等皮质损害症状,眼球活动障碍和病理征,左旋多巴治疗无效.  (4)Alzheimer病伴Parkinson综合征. (5)抑郁症:可有表情贫乏、言语单调、自主运动减少,PD患者常并存.抑郁症无肌强直和震颤,抗抑郁药试验治疗可能有助于鉴别. (6)特发性震颤:多早年起病,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影响头部引起点头或摇晃,PD典型影响面部、口唇.本病无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约1/3的患者有家族史,饮酒或服心得安震颤明显减轻. PD通常发病于40~70岁,60岁后发病率增高,30多岁前发病少见,在一组380例PD患者中仅4例;男性略多.起病隐袭,发展缓慢,主要 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出现孰先孰后因人而异.首发症状震颤最多(60%~70%),其次为步行障碍(12%)、肌强直(10%) 和运动迟缓(10%).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字型进展(65%~70%);25%~30%的病例可自一侧下 肢开始,两侧下肢同时开始极少见,不少病例疾病晚期症状仍存在左右差异. 但不论如何治疗,慢性进展性病程、数年后多数患者需要帮助是其固有的临床特点.根据PD的典型表现及对多巴药物的正性反应,一般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但是,对于某些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病例在早期确难以认识,而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对后期生活质量有 着重要影响,这也是目前临床学界研究的重点.对于大部分患者和临床医师来说,很难肯定和判定PD的发病日期、首发症状,以及确定动作缓慢、震颤症状出现的 时间.据国内李大年等的报告,推测PD的临床前期症状可能有3~5年之久,为此,可将PD症状分为临床前期症状和临床期症状两个阶段. 1.临床前期症状 最早提出临床前期症状仅见于Fletcher(1973)等人的报告,但他们提出的这些症状至今尚未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感觉异常:事实上早在Parkinson《震颤麻痹》一书中就描述“部分PD病例在其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可出现风湿样疼痛",同年Charcot也对2例PD患者作了同样的描述.直到20世纪70年代,Fletcher和Snider等人才对PD的临床前期症状及感觉障碍作 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到20世纪80年代,William等人结合电生理学对感觉障碍进行了分类,他报告的感觉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肢关节处无缘由的麻木、刺痛、蚁行感和烧灼感,以腕、踝处为主,开始多为间歇性或游走性,后期表现为固定性.常规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客观感觉异常,电生理检查可见部分病例的体感诱 发电位(SEP),特别是下肢的潜伏期和传导时间延长.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对150例患者作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是全部患者不同程度的在PD临床症 状出现前体验过患肢感觉异常,而且这种异常可一直持续下去,但与运动障碍不成平行关系.电生理检查主要是体感、皮质诱发电位有皮质延搁(centre delay)和传导延迟及潜伏期延长. (2)不宁肢与易疲惫:除主观感觉异常外,约1/2患者在早期曾体验过患肢难以描述的酸、胀、麻木或疼痛等不适感,而且这种不适感多在劳累后的休息时发生或明显,经敲、捶打后可缓解,酷像不宁腿综合征的表现.另则,部分患者的患肢易出现疲劳感,特别是上肢的腕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和膝关节,当劳累后这些部位可出现难以发现的轻微震颤.对这些症状开始时服用一般镇痛药可有效,数月后则无作用.此时服用多巴药物后可出现明显疗效. 2.临床期症状 首发症状存在着明显个体差异,有报告统计主观感觉异常为85%、震颤为70.5%、肌僵直或动作缓慢为19.7%、失灵巧和(或)写字障碍为12.6%、 步态障碍为11.5%、肌痛痉挛和疼痛为8.2%、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焦虑紧张等为4.4%、语言障碍为3.8%、全身乏力或肌无力为2.7%、流口水和面 具脸各为1.6%. (1)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常为PD首发症状,少数患者尤其70岁以上发病者可不出现震颤.其机制是受累肌群与拮抗肌群规律性、交替性不协调活动所致.早期常表现在肢体远端,始于一侧,以上肢的手部震颤为多见,部分患者始于下肢的膝部.当伴有旋转的成分参与时,可出现拇指、示指搓丸样震颤.震颤频率一般在 4~8Hz,静止时出现,大力动作时停止,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经数年后累及到同侧上下肢或对侧,严重者可出现头部、下颌、口唇、舌、咽喉部以及四肢震颤.令患者活动一侧肢体如握拳或松拳,可引起另侧肢体出现震颤,该试验有助于发现早期轻微震颤.后期除静止性震颤外,部分患者可合并动作性或姿势性震 颤. (2)肌强直(rigidity):肌强直是PD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均衡性张力增高所致.如果在被动运动中始终存在,则 被称之为“铅管样强直或张力",若同时伴有震颤时,被动运动时可感到有齿轮样感觉,则称之为“齿轮样强直或张力".肌强直最早发生在患侧的腕、踝,特别是 患者劳累后,轻缓的被动运动腕、踝关节时可感到齿轮样肌张力增高.由于肌张力的增高,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异常症状,如瞬目、咀嚼、吞咽、行走等动作减少. 以下临床试验有助于发现轻微肌强直: ①令患者运动对侧肢体,被检肢体肌强直可更明显; ②头坠落试验(head dropping test):患者仰卧位,快速撤离头下枕头时头常缓慢落下,而非迅速落下; ③令患者把双肘置于桌上,使前臂与桌面成垂直位,两臂及腕部肌肉尽量放松,正常 人此时腕关节与前臂约成90°屈曲,PD患者腕关节或多或少保持伸直,俨若竖立的路标,称为“路标现象".老年患者肌强直引起关节疼痛,是肌张力增高使关节血供受阻所致. (3)运动迟缓(bradykinesia):表现随意动作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运动迟缓,因肌张力增高、姿势反射障碍出现一系列特征性运动障碍症状,如起床、翻身、步行和变换方向时运动迟缓,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常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面具脸(maskedface),手指精细动作如扣纽扣、系鞋带等困难,书写时字愈写愈小,为写字过小征(micrographia)等. PD患者的运动缓慢或不能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过去认为PD的运动不能是由于肌强直所致,事实上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现已初步证明,PD的运动减少 和不能是一个很复杂的症状,它主要和皮质下锥体外系的驱动装置功能或锥体外系下行运动激活装置障碍有关.因为对运动不能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肌强直症状明显改善,但其运动频度并非像服用多巴药物后成一致性改善. (4)姿势步态异常: 姿势反射障碍是带给PD患者生活困难的主要症状,它仅次于运动减少或运动不能.患者四肢、躯干和颈部肌强直呈特殊屈曲体姿,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下肢髋关节与膝关节均略呈弯曲,早期下肢拖曳,逐渐变为小步态,起步困难,起步后前冲,愈走愈快,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称之为“慌张步态"(festination),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转弯时因躯干僵硬,躯干与头部联带小步转弯,与姿势 平衡障碍导致重心不稳有关.患者害怕跌倒,遇小障碍物也要停步不前.随疾病进展姿势障碍加重,晚期自坐位、卧位起立困难.目前对PD患者这种固有的姿势反 射障碍的机制尚无明确解释,有人认为该症状主要与苍白球经丘脑至皮质的传出环路损害有关. (5)其他症状: ①反复轻敲患者眉弓上缘可诱发眨眼不止(Myerson征),正常人反应不持续;可有眼睑阵挛(闭合眼睑轻度颤动)或眼睑痉挛(眼睑不自主闭合). ②口、咽、腭肌运动障碍,使讲话缓慢,语音低沉单调,流涎等,严重时吞咽困难. ③常见皮脂腺、汗腺分泌亢进引起脂颜(oily face)、多汗,消化道蠕动障碍引起顽固性便秘,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等,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④精神症状以抑郁多见,可出现焦虑、激动,部分患者晚期出现轻度认知功能减退、视幻觉,通常不严重. 3.PD的临床分类与分型 王新德执笔,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会议制定. (1)原发性(特发性帕金森病,即震颤麻痹): ①按病程分型: A.良性型:病程较长,平均可达12年运动症状波动和精神症状出现较迟. B.恶性型:病程较短,平均可达4年.运动症状波动和精神症状出现较早. ②按症状分型: A.震颤型. B.少动和强直型. C.震颤少动和强直型伴痴呆型. D.震颤少动和强直型不伴痴呆型. ③按遗传分型: A.家族性帕金森病. B.少年型帕金森病. (2)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 ①感染性(包括慢性病毒感染)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嗜睡性脑炎、其他脑炎等). ②中毒性(一氧化碳、锰、二硫化碳、氢化物、甲醇等). ③药物性(抗精神病药物如吩噻嗪类、丁酰苯类、萝芙木生物碱及α-甲基多巴等). ④脑血管病变. ⑤脑肿瘤(特别是脑部中线肿瘤). ⑥脑外伤. ⑦中脑空洞. ⑧代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基底节钙化、慢性肝脑变性等). (3)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异质性系统变性): ①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②纹状体黑质变性. ③皮质齿状核黑质变性. ④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⑤Shy-Drager位置性低血压综合征. ⑥痴呆[关岛帕金森-痴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综合征,Jacob-Creutfeldt病(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Alzheimer及Pick病,正常颅压脑积水].  ⑦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Hallerrorden-Spatz病、Huntington病、脊髓小脑黑质变性等). 1.诊断依据 (1)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 (2)四项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中至少具备2项,前两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症状不对称. (3)左旋多巴治疗有效,左旋多巴试验或阿朴吗啡试验阳性支持原发性PD诊断. (4)患者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体位性低血压、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等.PD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证实符合率为75%~80%. 2.国内外常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 (1)原发性帕金森病(IPD)的诊断:王新德执笔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会议制定的标准如下: ①至少要具备下列4个典型的症状和体征(静止性震颤、少动、僵直、位置反射障碍)中的2个. ②是否存在不支持诊断IPD的不典型症状和体征,如锥体束征、失用性步态障碍、小脑症状、意向性震颤、凝视麻痹、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明显的痴呆伴有轻度锥体外系症状. ③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减少,对确诊早期帕金森病(PD)和特发性震颤(ET)、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与PD是有帮助的. 一般而言,ET有时与早期IPD很难鉴别,ET多表现为手和头部位置性和动作性震颤而无肌张力增高和少动. (2)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SPDS)的诊断: ①药物性PS(MPS):药物性PS与IPD在临床上很难区别,重要的是依靠是否病史上有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另外,药物性PS的症状两侧对 称,有时可伴有多动症侧会先出现症状.若临床鉴别困难时,可暂停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假若是药物性,一般在数周至6个月PS症状即可消失. ②血管性PS(VPS):该征的特点为多无震颤,常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情绪不稳等),病程多呈阶梯样进展,L-多巴制剂治疗一般无效. (3)症状性帕金森病综合征(异质性系统变性)的诊断: ①进行性核上性变性:有时与帕金森病很难鉴别.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特点主要为动作减少,颈部强直并稍后仰及假性延髓麻痹和向上凝视麻痹. ②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原发性帕金森病应与本病进行鉴别.橄榄脑桥小脑变性临床也可表现为少动、强直、甚至静止性震颤.但多同时有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CT检查亦可见特征性的改变.血谷氨酸脱羧酶活力减低. ③纹状体黑质变性:本病与原发性帕金森病很想象,临床上很难鉴别,主要依靠病理诊断.若临床上L-多巴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纹状体黑质变性可能. ④Shy-Drager位置性低血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位置性低血压、大小便失禁、无汗、肢体远端小肌肉萎缩等.有时也可伴有帕金森病综合征.若临床发现患者有帕金森病综合征和轻度自主神经障碍症状,就需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 ⑤痴呆:痴呆伴有帕金森综合征不罕见.A.Alzheimer病:晚期Alzheimer病除痴呆外,尚有锥体外系症状,如少动、强直和口面多动.另外由于帕金森病甚至早期也可伴有痴呆,因此需依靠随访对两者进行鉴别;B.正常颅压脑积水:本病表现为步态障碍、尿失禁和痴呆.有时也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如少动、强直、和静止性震颤等.CT检查对鉴别有帮助.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对诊断正常颅压脑积水也有重要意义. ⑥遗传变性疾病: A.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病(Hallervorden-Spatz disease). B.Huntinton舞蹈病. C.Lubag(X-连肌张力失常-PDS). D.线粒体细胞病伴纹状体坏死. E.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β-脂蛋白缺乏症). F.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原发性PD在这些临床类型中占总数75%~80%;继发性(或症状性)PD相对少见;遗传变性病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占10%~15%. 对大多数已有明显的动作缓慢、减少、肌强直、震颤的中老年患者均会被考虑到IPD,而对那些早期或症状不典型的病例有时确会被误诊.为此,Takahashi等(1992)和Calne等(1992)提出原发性帕金森病(IPD)早期诊断的必要条件和删除条件的初步标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推荐医院

  • 全国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010-82266699(总机),010-82266688(总机)

北京市中关村医院 二级 综合医院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路12号

010-62553297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花园北路51号

010-82806151(预约挂号),010-82801984(查询)

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 二级 综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营路段温阳路东侧

010-6240938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三级 专科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德胜门城楼北侧路西)

010-5830320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

010-66958114(总机),010-66958294(服务台),010-66958322(挂号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69号

010-57976688(总机),010-57976508(挂号咨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阜城路51号

010-66867304(总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010-82266699(总机),010-82266688(总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院路10号

010-114(预约挂号),010-63925588(总机),010-63926624(总值班)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上海市宜山路600号

021-64369181-8613(预约挂号),021-64369181(咨询)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三级 专科医院

总院: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分院: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3210号

021-64387250(总机),021-64901737(分院)

上海东方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上海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021-38804518(总机)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大同路358号

021-5867056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 综合医院

上海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靠近华山路)

021-60531421

广州市脑科医院 三级 专科医院

总院:广州市芳村明心路36号;江村分院:广州市白云区广花二路800号;荔湾门诊...

020-81891425(总院总机),020-81891425-8136(挂号咨询),020-866

广东省工人医院 二级 综合医院

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长江路320号

(020)82556778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级 专科医院

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路1080号

0755-25629459(咨询)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二级 专科医院

佛山市禅城区金澜南路102号

0757-83312239

新会区沙堤医院 二级 综合医院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紫云路15号

0750-6322183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二甲 专科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警钟街常家巷12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三甲 专科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二甲 专科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警钟街常家巷12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三甲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010-673552112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二甲 专科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警钟街常家巷12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三甲 专科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二甲 专科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警钟街常家巷12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三甲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二甲 专科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警钟街常家巷12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三甲 专科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二甲 专科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警钟街常家巷12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三甲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010-673552112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二甲 专科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警钟街常家巷12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三甲 专科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二甲 专科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警钟街常家巷12号

010-673552112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三甲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010-67355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