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箭头
在颈部作一横形切口,切口经过囊肿表面,其两端稍向上弯。如为瘘管,则围绕瘘口作一横形的梭形切口,将瘘口周围粘连的皮肤一并切除。切口长度一般为4~5cm(图10.4.1.1.6-6)。若瘘口位置较低,可在舌骨平面作第2个切口。手术开始前,可先将1%亚甲蓝注入囊腔或瘘管内,以便于术中识别瘘管。
沿切口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即可显露囊肿或瘘管。沿瘘管或囊肿表面向上分离直达舌骨体,因囊肿或瘘管常与甲状舌骨肌粘连,故应细心分离,避免损伤肌层深面的甲状舌骨膜。又因喉内神经走行于甲状舌骨膜的外侧部分,故分离囊肿外侧部分时应紧贴囊壁小心分离,慎勿损伤喉内神经。
分离囊肿或瘘管至舌骨体下缘时,在囊肿或瘘管与舌骨体粘连的两侧(舌骨体中部两侧),切开舌骨膜及其肌肉附丽,用骨剪剪断舌骨,此时,囊肿或瘘管与舌骨体中段即可一并游离。截除的舌骨体长约1cm(图10.4.1.1.6-7)。
在舌骨体上方,沿中线切断下颌舌骨肌部分肌纤维,分开颏舌骨肌,由助手将示指伸入病人舌根部,将舌盲孔推向前方,缩短盲孔至舌骨的距离,便于手术操作(图10.4.1.1.6-8,10.4.1.1.6-9)。然后将舌骨体中段及与其相连的囊肿或瘘管轻轻提起,将瘘管连同其周围2~3mm的肌肉组织一起作柱状组织切除,直达盲孔部位,在基部结扎后切断之,或将整个管道连同盲孔处的内口一并切除。舌根部伤口用肠线缝合,其下方肌层间断缝合数针。
冲洗创腔、彻底止血后,将创腔内肌层缝合数针,放置橡皮引流条(图10.4.1.1.6-10),然后缝合颈阔肌、皮下组织与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