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箭头
纵隔淋巴结的局部解剖和淋巴引流的途径有很多报道。1967年Naruke,Borrie(1952)和Nohl(1962)等人有关淋巴引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施行肺癌手术纵隔淋巴结清除的病例,绘制出第一幅肺淋巴结分布图(图5.4.2.1.2-1)。这一命名系统1976年被美国癌症分期学会(AJCC)承认,并于1980年为国际抗癌联盟(UICC)采用。此后虽然也有关于肺淋巴结分组的报道,但Naruke的肺淋巴结分布图一直延用至今。
肺癌手术的标准术式是肺叶或一侧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恶性肿瘤TNM分期,影响肺癌预后的局部因素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和“T”分级,同时也受转移淋巴结部位、数量和浸润程度的影响。肺癌手术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不仅能对清扫的淋巴结进行显微镜下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准确地进行TNM分期,而且能合理制定术后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肺癌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包括:①选择性清除一些肿大或可疑转移的纵隔淋巴结;②“完全性淋巴结清扫”,即肺癌手术时把所有纵隔淋巴结连同一些纵隔脂肪组织一并清除;③近年来提倡“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ystemic lymph node dissection),即手术时清扫特定范围内的胸腔淋巴结。“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概念已被国际胸腔疾病分期学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rathoracic Staging)所接受并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