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箭头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又称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superselective intra-arterial embolization),是介入性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一种。这种技术是在20世纪50年代导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查阅更多↓
1.偏瘫、失语和死亡
主要原因是由误栓颈内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所造成。两大脑半球血流交通不健全或失代偿,还可发生慢性脑缺血,引起迟 发性偏瘫、失语,甚至死亡。预防办法是:①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手术。②掌握好栓塞材料的推注压力,特别是在颈外动脉近心侧分支栓塞时。③做颈内动脉暂时性 阻闭要掌握好时间,每次不得超过30min。④对较大的颅内外交通动脉可先用适当的微气球予以栓塞阻断,再做血管瘤栓塞。⑤术中、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意 识和自我感受,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血压、脉搏和呼吸。发现脑血管意外征象,要及时采取脑保护措施,如戴冰帽,吸氧,脱水,利尿,应用能量合剂、胞二 磷胆碱、脑活素、激素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2.肺栓塞
对较大的动、静脉瘘,如不先用微球囊栓堵,栓塞材料很可能从畸变的动 脉直接进入静脉,滞留在肺血管床。由于肺的代偿能力很强,早期不表现出症状,一旦栓塞的血管供应区发生坏死,X线片可见到斑片状梗死实变区。预防办法主要 是对动、静脉瘘施行球囊栓塞后,再行其他栓塞材料栓塞血管瘤。发现肺血管床栓塞要严密观察,对症处理。
3.皮肤坏死
栓塞材料和造影剂对血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引起血管痉挛、无菌性血管内膜炎等,术后产生栓塞区剧烈疼痛,脱发,甚至皮肤坏死,常见于耳颞部。一般采取对症处理。
由于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具有完全在血管内进行的突出特点,因此手术的针对性很强。手术的目的分为控制出血、术前辅助性栓塞和治疗性栓塞3种。根据治 疗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栓塞材料,手术适应证也可以分为3种,即一些难以控制的急性出血、手术难以控制出血的疾病、不宜进行切除手术的良、恶性病变。
1.各种难以控制的非血液病性出血,如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的牙龈出血,恶性肿瘤晚期大出血,鼻出血等。
2.高血流性血管畸形,如来源于颈外动脉系的蔓状血管瘤,先天性或创伤性动静脉瘘
3.供血丰富的良性肿瘤,如巨型血管瘤,神经纤维瘤,颈动脉体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颈静脉球体瘤等.
4.恶性肿瘤包绕或侵蚀重要血管,用栓塞加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和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预防出血。
1.栓塞治疗前必须先行健侧颈内动脉和(或)椎动脉造影,以了解大脑基底动脉交通情况,对暂时性阻断患侧颈内动脉或误栓患侧颈内动脉分支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2.放置造影导管必须准确插入需栓塞的血管,必要时可用长金属导丝辅助引导。
3.栓塞顺序应先自颈外动脉末梢支开始,然后进行其近心侧分支栓塞。发现较大的动、静脉瘘要先用微球囊栓塞,因为大瘘口处血流速度最快,栓塞材料自由漂流时易随急流冲走而发生超流,被冲入静脉系,滞留在肺血管床。
4. 注入栓塞材料的手法和手感很重要。血流速度快时容易推注,栓塞接近完成时,由于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增大,应勤“冒烟”,仔细观察,控制好注入压力,切 不可盲目加压,以免产生逆流,将栓塞材料误注入颈内动脉,特别是在栓塞颌外动脉和舌动脉时。造影和栓塞时还要结合临床物理检查来判断栓塞情况。
5.手术应用造影剂量大,可多达300ml,要注意病人的中毒反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腰痛及尿液变化等。